高校博物馆值得被更多“看见”
据报道,首届南京高校博物馆联展暨大学新生第一课活动日前启动。活动期间,南京各高校博物馆、校史馆、纪念馆、标本馆等将面向大学新生集体开放,组织百场线下活动,展示数十万件藏品。 据统计,2023年,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833家,新增备案博物馆268家,90%以上的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和教育体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这股热潮也带动高校博物馆
给冷门绝学的传承增添青春力量
二八十六二半而一,2200多年前古人便已总结出九九乘法口诀;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汉代边塞的27名小吏,就已利用AA制平摊费用前不久,讲述简牍文化的电视节目《简牍探中华》刚播出结束就被催更。节目通过实地探访、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等形式,从简牍上的寥寥数语出发,勾勒出鲜活的历史图景,受到观众好评。 这些创新解读,基于简牍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
“中国七家博物馆上榜”带来的启示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中国博物馆很好逛的美名已远播海外。据媒体报道,近日公布的《2023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全球主要景点游客报告》显示,中国国家博物馆等7家中国博物馆上榜全球前20,占了1/3。 从藏品超过百万件,以中国青铜器之最的后母戊鼎镇馆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到金锁穹顶、美轮美奂,被誉为科学爱好者天堂的中国科学技术馆;从扬州八怪、吴门画派、金陵画派交相辉映的南京博物院,到融建筑于园林之中、
年轻人为何爱上“新中式”美学
巴黎奥运会上,18岁的自由式小轮车运动员邓雅文夺金后,头戴发簪,向世界展现东方之美;年轻人身穿汉服,走在城市街头、旅游景点,成为一道风景;传统服饰元素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等专业舞台,频频引发关注。近年来,以中国传统服饰为代表的新中式美学风靡一时,尤其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服饰不仅是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的服饰制度在周代就初步成形,自
年轻人为何爱上“新中式”美学
巴黎奥运会上,18岁的自由式小轮车运动员邓雅文夺金后,头戴发簪,向世界展现东方之美;年轻人身穿汉服,走在城市街头、旅游景点,成为一道风景;传统服饰元素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等专业舞台,频频引发关注。近年来,以中国传统服饰为代表的新中式美学风靡一时,尤其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服饰不仅是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的服饰制度在周代就初步成形,自
筑牢保护底线 创新保护方法
长城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具有线性特征的文化遗产。中国长城先后经历了自春秋战国到明代12个历史时期持续2000余年的营建,在中华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与价值,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中提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更好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功能
据报道,近日,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建筑大学、首都体育学院5所北京市属高校的11家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为学生搭建感受文化、了解历史、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大学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开放,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普及,对促进知识传播、文化传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都具有积极意义,无疑值得肯定和点赞。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中丰富的历史文物、科学展品、艺术品等资源,对
数字化赋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甘肃敦煌,借助数字照扫、物理渲染等科技手段,敦煌藏经洞室藏6万多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被搬到展览现场,人们得以近距离感受历史之厚重;在四川三星堆,数字文物修复等跨学科交叉融合新手段在解码文物信息和开展文物修复上大显身手,器物实现跨坑完整组合;作为智慧博物馆的典范,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中华文明云展,虚拟数智人精彩亮相,让观众畅游古代中国的同时可以解锁智能语音讲解、观摩文物虚拟修复,享受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博物馆的社会讲解如何摆脱“野路子”标签?
价格高讲解不专业无故取消服务据7月27日《法治日报》报道,暑期博物馆热度居高不下,为了更好地参观游览博物馆,不少游客在馆方讲解不足时选择购买非馆方讲解,然而服务质量却不佳,这引起社会热议。 近年来,一到假期,各地博物馆就会迎来参观高峰,一票难求更助推了讲解服务的稀缺。当馆方讲解的数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非馆方的社会讲解服务便获得了商机,也让参观者有了更多选择。 相较于馆方讲解的规范化和专业性
博物馆非馆方讲解乱象频发,供给不足的必然
日前有记者调查博物馆非馆方讲解乱象,发现不仅价格昂贵,有的动辄就数千元;而且质量参差不齐,有消费者称后悔预约私人讲解,连维权都不知找谁。 其实参差不齐又有什么奇怪呢,参差不齐不就是市场的常态吗?人们去餐厅吃饭,也会有好吃的、不好吃的,喜欢的、不喜欢的,这再正常不过。至于说维权不知找谁,这未免也夸张了,不满意的话在电商平台给个差评、申请退款就好了,这些服务也并非出于黑市,何至于连基本的商业规则都
暑假非遗公益班多多益善
处理漂白、图案点蜡、浸染晾干、冲洗去蜡。这是蜡染传承人刘春林在向青少年介绍蜡染文化、传授基本技法。日前,重庆市秀山县的青少年之家非遗暑期公益蜡染培训开班,20余名青少年来到非遗文化实践基地体验蜡染技艺。这个暑期,湖南省祁阳市公益性祁阳小调非遗培训班、福建省艺术馆的非遗公益微培训等非遗文化项目,也悄然步入公众视野,走进了公益课堂。 举办非遗暑期公益培训班,让传统文化年轻态,让非遗与青年双向奔赴,
中小博物馆:如何用数字技术点亮“繁星”
炎炎夏日,许多人选择踏入一家博物馆,于缤纷的馆陈之间漫步,开启消夏之旅。近年来,博物馆屡屡在暑期迎来纷至热潮,收获了众多观众。但在大型博物馆备受追捧的同时,数量众多、颇具特色的中小博物馆却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在文化产业数字化大发展背景下,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多形式促进数字技术的应用,成为我国中小博物馆寻找自身差异化发展定位、破解发展难题的一条有效路径。 中小博物馆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博物馆
博物馆如何持续“热辣滚烫”
近几年,逛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暑期到来,很多博物馆成为热门目的地和打卡点,甚至一票难求。但在文博旅游蔚然成风的同时,有些地方博物馆年参观量仍不足5万人次,还有不小的潜力可挖。如何让博物馆热持续下去?如何让更多博物馆热辣滚烫?值得我们思考。 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已从2012年的3866家增至2023年的6833家。各具特色的博物馆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也丰富
积极回应“博物馆晚关门”的期待
暑假来临,本市热门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一票难求之外,一些游客也反映由于闭馆时间较早,观展时间格外紧张,特别是下午场没逛多久就临近清场,呼吁北京的博物馆能不能晚点关门? 知来处,明去处。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近年来,随着大家日子越过越好,精神需求水涨船高,博物馆更是跻身热门文化场所。从石渠宝笈特展引发故宫跑,到古蜀文明三星堆展前观者如云,再到考古博物馆放票即秒没,越来越多人希望推开
柏林爱乐乐团访沪开启文化交流
6月25日,柏林爱乐乐团的乐手在尝试吹奏中国竹笛。 当日,柏林爱乐乐团来到上海博物馆东馆,近距离欣赏中国艺术,并与中国艺术家交流。作为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项目,柏林爱乐乐团将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上演4场交响音乐会和7场室内乐演出,并参加一系列艺术教育活动。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6月25日,上海昆剧团演员谭许亚与柏林爱乐乐团的乐手互动。 当日,柏林爱乐乐团来到上海博物馆东馆,近距离欣
阿那亚戏剧节成中外戏剧交流新平台
以“常规与例外”为主题的2024阿那亚戏剧节日前在河北秦皇岛开幕。来自17个国家的29个剧目将于11天中在15个剧场空间进行展演,作品国家数量为历届之最,推动戏剧节成长为中外戏剧交流的新平台。
千城百县看中国·传承|根雕
一根枯木,凭借一双巧手,转眼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根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它以树根等自然形态为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文化中国行|美国人林登:在云南白族古镇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美国人布莱恩·林登1984年第一次来到中国,中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2008年,林登一家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古镇,将镇上的一座老宅进行修缮,并打造成集精品酒店和文化中心为一体的喜林苑。
中国出现越来越多“博物馆+”艺术馆、咖啡厅
新华社兰州6月19日电(记者何问)文物铜奔马化身满墙的玩偶和涂鸦,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彩陶罐”被人们一口吃进嘴里,文物咖啡的香气从洞窟里飘出……徜徉在甘肃省博物馆艺术生活馆,游客们正在体验对历史文化新的感受。
山东省图书馆:妙手修古籍,400余年明代经册焕新颜
在日前举办的“山东省图书馆省级非遗项目(古籍修复技艺)成果展”上,一部古籍文献因不同寻常的靛青色而引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