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之路》:在学思践悟中成长
《大有之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学思践悟》(以下简称《大有之路》)收录作者殷陆君的新闻代表作以及他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思考,勾勒出一名新闻工作者学、思、践、悟的成长之路。
《钓鱼城》的悲悯情怀:“再给我一点时间”
赵晓梦的长诗《钓鱼城》是一首大诗,是精神的、灵魂的、情感的、历史的大诗。
《中国哲学史十讲》:体悟中国气派的哲学史
如何写出有“中国气派”的哲学史来,是建构“中国哲学史”要面对的根本问题,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内在关系,亟待解决。在当代的中国哲学史家中,郭齐勇先生可能是对此最具自觉意识者。
《整体性发展论》:新时代的发展之思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我们怎样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和挑战?在新时代,我国如何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于诸如此类关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出版的邱耕田撰著的《整体性发展论》一书给予了比较系统和明确的回答。
《深海浅说》:品深海之妙 赏科学之美
“我们研究科学不仅因为科学有用,更因为科学有趣”
《汉画故事》:一座巨大的无字碑
汉画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不断吸引着海内外的艺术家、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探讨。但无论从哪个角度,不了解其背景与内容,就图式、丧葬、意义等方面的解释总是浅显的。
孟子修身观念的源头
孟子提出:“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孟子看来,正身、修身至关重要,不受穷达贫富等各种环境的影响。
《母亲已比我年轻》:以反差视角回望故乡
写故乡,似乎更能把媒体人从理性、严谨的思维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文字,在触碰到“故乡”时,往往会柔软下来,感性十足,让人读着读着便沉浸进去。
《优雅的离别》:生命尽头的可能性
说到人的生命尽头,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总是一片充满痛苦、恐惧、孤独、绝望和悲伤的愁云惨雾。
《中国铸造发展史》:以史为鉴 铸造的力量薪火相承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铸造一直相伴而行,对推动社会进步、提升社会生产力起到了独特作用。铸造,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个重要支柱。
更理想还是更糟糕:假如历史拐上了另一条轨道
推荐书单
如何“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青年社会学学者严飞推出了新书《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一本写给大众的社会学通识读物。
《掬水月在手》:叶嘉莹找到了三千年前为她写的诗
最近,一部讲述叶嘉莹的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成为一时文化现象。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稿抄珍本》出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与图书馆通力合作推出的新学术项目《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稿抄珍本》第一辑,日前在上海首发。
《返场》:跟随高原的镜头见证“青春的本真”
20世纪90年代,她是老狼 MV《恋恋风尘》中举着相机的青涩女孩,她是中国摇滚圈黄金十年群体的亲密朋友,她更是摇滚音乐界旗帜鲜明和年轻有为的摄影师。她就是高原,她的相机里保存着上世纪90年代的记忆,也用镜头见证了一个时代。
在《生命滋味》里品味爱与哀伤
在不了解《生命滋味》这本书的作者时,我就决定要读这本书。
《小河秋意图》:咏叹生活的现代抒情诗
作为90后新兴作家,朱光明拥有着他独特的写法,他是年轻的、蓬勃的、有朝气的,他的诗歌情感富于变化,在不同的景色下呈现出不一样的美感。
“童年中国书系”:多彩而辽阔的文学地图
他们的作品,有着独特的人文风景、地理风光、乡情风俗,塑造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给我以深深的吸引……
冯骥才推出长篇小说《艺术家们》描绘艺术人生
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最新长篇小说《艺术家们》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诗集《天空》的阅读札记:儿童诗有大境界
当我们还伫留在赵丽宏诗集《疼痛》所呈现出来的新奇世界面前,为其诗歌书写的重大突破而击节叹赏并深思回味时,没想到他又一次华丽转身,奉献出了诗境迥异于《疼痛》的另一部新的诗集《天空》(天天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