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生活质网(SHZ360.Com)
今天是 2024年09月08日 星期日

生活质网

钟芳蓉值得鼓励,但不必符号化

近日,甘肃省文物局官网公布了2024年甘肃省文物局直属事业单位校园招聘面试成绩。“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面试成绩92.40分,位列其报名的敦煌研究院石窟考古(考古学、大学本科)岗位第一名,进入体检环节。

  可以说,只要不出意外钟芳蓉就要进入敦煌研究院工作了。这是一个美好的故事,2020年高考时,作为农村留守女孩的钟芳蓉以676分、全省文科第四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当时她就说“从小就喜欢考古”。如今无论专业还是工作,她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当然很圆满。

  但显然,围绕钟芳蓉的不只是个人的人生选择,她的身上被寄予了很多价值。钟芳蓉是高考全省第四名,这个成绩意味着她在国内的大学和专业选择上几乎不受限。但她依然选择了冷门的考古,而不是想象中更“赚钱”的其他专业,这就让她的故事很有话题性。

  一个忠实于自己理想的女孩,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但是也不必将钟芳蓉符号化,让她承载起过多的“社会理想”,成为一个对抗所谓“功利主义”“浮躁心态”的典型。一旦陈义过高,就会出现一些逻辑漏洞,反倒让这个故事变得不那么自然。

  比如很多对她的赞美,都夸她“不在乎物质回报”,但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似乎坐实了考古是一个收入不高的职业,而这种现象很难说是值得鼓励的;比如有的称她狠狠打脸了某些推荐专业的老师、证明了“冷门专业”的前途,但也有网友发现这个岗位只招一人,似乎又反证这个专业就业面狭窄……总之,给钟芳蓉贴的标签越多、表扬的分贝越高,似乎又会现出更多的尴尬。

  指望钟芳蓉一个人去证明社会已经变了、“功利主义”错了、专业不冷门了,其实都不太现实。无可否认的是,专业的热度确实是有区别的,这主要由人才供给市场的变化所决定,现在一些地区还会根据就业状况给部分专业“亮红灯”,就是尊重这一基本的现实。而大多数人在报考时会根据就业状况、经济回报这些最基本的因素来选择专业,这无可厚非,也是一个理性人决策的本能。

  我们也不必把钟芳蓉的“价值”赋予得过于突出,刻意让她的故事和普通人的理性决策充满张力,非要分出个对错高低来。人们得承认,钟芳蓉因为太过出色——高考全省第四、被北京大学录取,已经让她的故事部分丧失了普适性。

  人们可以欣赏她,但如果把她的人生轨迹视为可以大规模复制的样本,并作为一个对众多平凡考生的评价标准,这恐怕是一种误读,也是一种捧杀。让钟芳蓉没有压力地做自己,从容地选择人生志向,这对钟芳蓉来说可能更合适,也应该是人们对钟芳蓉的态度,更是对所有年轻人的态度。

  另外,舆论对钟芳蓉不吝赞美,也可能会模糊一些社会改进的方向。比如对钟芳蓉选择考古,舆论场上不免有一种“称赞义士”的悲壮感,似乎这种不慕荣利才是最经典也最正确的叙事。但在此前的社会共识里,改善考古从业者的待遇才是共识。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其中就明确提到“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推动文博单位建立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可见,一个更理想的方向,恰恰是让选择考古不那么突出,也不必显得那么难得、要下多大的决心,而是成为轻松自然的决定。

  所以,对钟芳蓉当然应当鼓励,但人们也不必捧杀,将她变成一个叠加诸多价值寄托的符号。更深一层想,专业其实都是平等的,如果因为选择了冷门专业而被赋予了更加“高尚”的意涵,这倒很值得反思:这是试图用赞美去代偿一些东西,这恰恰提示着人们应当做点改变了。

上一篇:“文科何为”是反驳也是反思
下一篇:开放校园,高校应主动迈出一步

心灵鸡汤

人之所需,并不是要做些事,而是要有所为,或是说,需有所是。——梭罗

今日导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