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子柒到"拉面哥" 乡村文化振兴短视频能做啥?
最近,“山东拉面哥”火了,顺带着也让其所在的村子成为“网红打卡地”。
今年国内游人数或达41亿 国内旅游收入3.3万亿
在2021年,我们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开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新征程,旅游市场开始步入不可逆转的有序复苏进程。
童话阿尔山:数九寒天流水淙淙 人间奇迹不冻河
不冻河从三潭峡到金江沟林场附近长约20公里,隆冬,清澈的不冻河与岸边的雾凇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延续十公里,于是被人们称为“十里画廊”。
火爆本地游 温暖中国年
2021年春节假期,许多中国人“就地过年”,为防控疫情做奉献。丰富多彩的本地游,让中国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在身边感受浓浓年味和温暖欢乐,共享美好中国年。
老地方掀起旅游怀旧风 年轻游客成“追风者”
老院子、老物件、老地方……这些留在人们记忆里的东西或场景,正在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新看点。“都说旅行是去远方,远方不只在别处,也在记忆里。”网友的说法道出了旅游“怀旧风”掀起的理由。
海南印象海上花客栈:一场梦回民国的美丽穿越
“每个少女心中都有一个民国梦,像是一番别致的情愫,仿若一帘幽梦,温柔且怀旧。”
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安排“十四五”工作
1月6日至7日,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
消费报告:2020“小而美”跟团游更受青睐
多家旅行商近日发布的消费报告显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旅行安全相关服务需求大幅增长、旅行相关产品的预订提前量明显缩短、“小而美”的新型跟团游更受欢迎。
2021中国旅游向内发力
2021年开始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中国旅游仍将面临一定的发展压力,但是,这也将是中国旅游业充分发掘内生动力的一年。
“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畅想
白天参加比赛,晚上参观旅游,这是广西北部湾城市乃至中越边境地区群众打开周末生活的新方式。体育旅游产业正在成为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幸福产业。
“小团游”更火 寒假春节国内游市场全面启动
随着新年的脚步将至,2021年寒假、春节旅游被提上日程。
建设休闲公园 保留“网红麦田”
北京通州梨园镇大稿村西侧,有一片占地800亩的麦田。每到麦穗成熟,很多市民前来拍摄,这里成了网红打卡地。
我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已达168个
文化和旅游部17日正式对外发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这个冬季 达古冰川的风景真绚色
近日,由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联合500PX“自然之光”摄影部落开展的“自然绚色——用影像记录自然色彩”摄影活动正式启动以来,后台已经收到了22629张相关投稿作品。
圆明园遗址考古有重大发现
作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取得重要发现。
我国未来5年有望形成10万亿元级国内游市场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13日在京发布报告,预测未来5年,我国有望形成年均百亿旅游人次和10万亿元消费规模的国内游大市场。
莫让民宿卡成套路卡
近年来,随着乡村游、民宿游的火热,一些企业也乘机推出了民宿会员卡……
文旅部力推文化IP数字化开发和转化
加强文化IP开发和转化,充分运用动漫游戏、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艺术等产业形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防治旅游不文明行为不能光靠“黑名单”
据新华社报道,日前在某短视频平台,账号名“琴儿姐-”的网友发布了一段“游客翻越栏杆踩踏黄龙景区钙化景观”的视频。视频配文称“像这种不文明旅游的人,就应该打入旅游黑名单,甚至可以拘留”。四川黄龙景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随后表示,事发地确实在黄龙景区内,游客脚下踩踏的是钙化滩流。
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文化和旅游部18日公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包括北京市门头沟区在内的97个创建单位入选。